浦城地界三省,系中原入闽必经之道,自东汉建安元年(196年)置县以来,已有1800多年历史,由于地处福建“北大门”,饮食文化受中原和闽越影响深远,习俗南北融合。菜馆风味渗透苏、浙、沪、赣、闽、川诸菜影响,适应山区寒湿气候,味道偏重偏辣,烹调以烧炒为主,有别于闽中菜肴,不循国人口味“北咸南甜”规律,独具特色。久负盛名的美食诸如龙须燕丸、德秀清风、泥鳅芋子煲,枫溪稻花鱼、官路薏米羹、九牧蛋糟、石陂熏鹅、临江大饼、豆腐丸、油麻糍、盒子糕等等,数不胜数、美不胜收。风味独特的浦城菜,有四大特点: 一是讲究原料。浦城独特的地理环境,产生了独特物产资源和丰富的食材,如:煮鱼要选用当地肥美鲜嫩的鱼;打肉燕要选用当地弹性十足又黏性强的猪后腿肉;制作香菇汤要选用大山里的冬菇。 二是刀工精细。要求切必整齐,片必均匀,鲜必过半,斩而不乱。如:制作双钱蛋菇这道菜时,要切成2 厘米的小段,每段中间要轻切一刀,不能切断,煮后双钱连串;切目鱼片,面上要斜切网花,煮后开花。 三是有香辣味。外地的辣多是生辣、麻辣,浦城的剁椒和辣酱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蒜头,故浦城的辣是香辣。浦城的辣菜叫人食而难忘,回味无穷。如:煮鱼虾,熬鳅鳝、炒青菜、烧冬瓜,都少不了用浦城当地的辣椒。 再是口味浓重。俗话说:“唱戏的腔,做菜的汤。”浦城菜讲究主料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如浦城豆腐丸的汤要用猪蹄、猪骨、目鱼干等经文火熬好的汤汁。又如肉皮,本身没有美味,全靠用糖、醋和辣椒制汤去煨它,以至成为味道的载体。泥鳅熬豆腐或芋子,通过文火使泥鳅的鲜味渗入没有什么味的豆腐、芋子之中,同时又把辣味、蒜味等调料的味道渗入泥鳅内,这样做出来的菜,主料与配料的味道互相渗入,五味调和。 浦城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一个组成部分,勤劳智慧的浦城人民将食材制成美味佳肴改善生活,于是名菜小吃层出不穷,经久不衰。
来源:浦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