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和福建祥兴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为集团旗下的箱包公司设计剪纸元素,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初期设计。”3月2日,在“剪花嫂”剪纸坊,周冬梅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问:您是怎么想到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发扬和传承浦城剪纸? 周:剪纸过去用在民俗活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我认为只有结合了生活用品,才具有实用性,才能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周麻婆是福建一家知名的餐饮企业,推崇“家”文化,创始人周红霞是浦城人。几年前,我在和周红霞的一次交谈中,谈到如何把家乡的传统文化向外传播。我们想设立非遗剪纸主题餐厅,让顾客在吃饭的同时去了解剪纸文化,既喜庆,又有韵味,还能营造家的感觉。 我和周红霞一拍即合,我对周麻婆的logo进行了剪纸创作,还为周麻婆量身定制一幅《纸短情长》的剪纸作品,卷长6米。这幅作品构思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经过了几次改稿和不断完善,最终通过一个多月的手工制作才完成。在周麻婆的餐厅里,不同的剪纸图案印贴在餐具,杯具、餐厅墙壁、窗户、桌椅、柜台、灯罩等地方,将传统之美融合在现代设计中。目前周麻婆已经在广西、武汉、福州、厦门等地开设了40多家剪纸主题餐厅,并把剪纸产品进驻了积分商城,会员可以用积分兑换剪纸非遗文创作品。 最近,我还把剪纸与南平的茶文化进行结合,与“武夷姑娘茶空间”在福州、南京等地开设了十多家剪纸主题茶文化体验馆,借助他们的平台展销剪纸产品,进一步扩大浦城剪纸的影响力。 记者问:您觉得“跨界”融合,对发扬和传承浦城剪纸有什么优势? 周: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传统手工剪纸也慢慢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浦城剪纸技艺要永续相传,除了保持传统剪纸味,也需要有现代性的创新。“跨界”融合就是现代性创新的一种方式。通过“跨界”融合,我们可以把剪纸元素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近年来,我创办的“剪花嫂剪纸坊”加强剪纸产业项目的策划包装,积极尝试把古老剪纸技艺和生活文创、乡货、餐饮进行“跨界”融合,让浦城剪纸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 △周冬梅(右二)教外国人剪纸 袁野摄 记者问:可以介绍下您是如何与浦城剪纸结缘的? 周:我小时候,每逢春节、端午等节日,剪花嫂、剪花婆就会聚在一起剪纸,贴在门、窗、柜上、礼品上,烘托喜庆的气氛。我觉得很有趣,也会凑热闹,跟着学剪纸。从最简单的双喜字开始剪,再到一朵花、一只动物等越来越复杂的花样。 学校毕业后,我被安排到浦城县文化系统工作,还担任了浦城县图书馆馆长。期间,我参与了全县剪纸普查和资料整理的工作,有机会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花样风格各异,惟妙惟肖,令人震惊。我对这一传统技艺深深痴迷,开始研究剪纸图案,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剪纸,有时一剪就是一整天。上世纪90年代,县里兴办了第一期剪纸培训班,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利用闲暇时间,开始系统学习剪纸的理论知识,潜心钻研剪纸技艺。 △周冬梅进行剪纸创作 记者问:接下来,您对发扬和传承浦城剪纸有什么计划? 周:我最大的心愿是做好剪纸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我经常带着“剪花嫂”们开办公益性质的剪纸培训班,并走进校园、单位、企业等场所,组织体验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到剪纸技艺的魅力。下一步,我将继续研发、推广剪纸文创产品,让浦城剪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剪纸艺术在浦城有着千余年的历史,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剪纸传承人,周冬梅就是其中之一。1967年出生的周冬梅,研习剪纸艺术将近40年,始终为浦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忙碌奔波。2008年,她入选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周冬梅给学生们上课 袁野/摄 浦城剪纸 浦城剪纸历史悠久。西晋时由中原士族入浦定居时传入并深得浦城人喜爱。经唐、宋长足发展,元、明兴盛繁荣,至清代,艺术水平与使用均达鼎盛,形成既含中原文化遗风,又具闽越土著文明印迹,既有北方粗犷大气、淳厚拙朴,又有南方细腻纤巧、纯净秀气的艺术风格。明清时,浦城剪纸开中国民间剪纸“礼品花”之先河,对江南、乃至全国的“礼品花”剪纸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剪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著名文学家梁章钜寓居浦城。后在其所著《归田琐记》“代吉祥说”篇中记载:“近日浦城有敬字惜纸之会,诚盛举也。惟各家尚有习而不察,竟等于不敬不惜,而不自知其非者。常见人家馈送食物,无论大盘小盒,其上每加红纸一块,或方或圆,必嵌空剪雕四字好语,如‘长命富贵’‘诸事如意’之类,不知此纸本系无用之物,一转瞬即蹂躏于童婢之手,再转瞬且沦弃于圊溷之区。其能于收物之顷,即将此纸随手捡归惜字篓中以待焚化者,盖百家不得一二人焉。一家如此,积家则多。一日如此,积日则多。其婚娶喜庆之家所用尤繁,则所作践之字尤甚。今欲骤令各家不用此纸,其势有所不能,不得已,思一善法以变易之。念各家用此之心,不过意取吉祥,别无他说,兹以吉祥之景代吉祥之字,有何二致?因杂取吉祥善事,剪作花样十六纸,分赠各家,务望照此剪雕,以代前此吉祥之字……”由此可知当时浦城人使用剪纸风气之盛,浦城剪纸在梁章钜的钟爱与倡导下,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在民间风行更甚。 浦城剪纸艺术特点 (1)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以字组画。(2)图型与装饰对象相似,多为方圆型。(3)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4)传统文化底蕴深厚。(5)花样古老,代代相传。 浦城剪纸题材广泛,花鸟虫鱼、故事人物、器皿文字等均可入剪。 传统剪纸通常使用墨腊拓样,纸捻固定,手工剪雕而成。 浦城历来有“男子莳田,女子扯花”的习俗。女子都要学剪花刺绣,浦城剪纸因之而代代相传。 历史上每逢过年过节、娶媳嫁女、生诞喜庆、乔迁新居、祠堂祭祀等活动,浦城人都要请 “剪花嫂”(专司剪纸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应用的剪花能手),剪就各种花样,布置新居、场所,装点礼物、祭品,以彰显隆重、喜庆和美化生活。剪纸也成为一重要传统生活习俗延续至今。 2007年,浦城剪纸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浦城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 2014年,“浦城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前有省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34人。(卢金福 张依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