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如果用古朴来形容一个村庄,首先会体现在住房、用具及陈列摆设上,还有古树是不能少吧。
从枫树下路过富满潭,一路往上,当蜿蜒的马路迎来了下坡,再走上约么一里来路,这便是吴墩下盘力。
初看下盘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整个村庄有十多户人家,村庄被圣农的两个鸡场和一个养猪场包围,本来幽静的村庄有了这三处的嘈杂声,显得有些热闹,时不时会有大卡车进出。
最先吸引我注意力的,是村庄入口处的那古枫树和边上的院门。这个时节火红的枫叶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更夸张了,时不时的,会有枫叶打着旋儿飘落,落在树根处,落在院落里,院门边上的小树,树叶也黄了,让人觉得颇有意境。
都说爱屋及乌,喜欢小村庄,一部分是因为古树,有红豆杉则更是了。在下盘力发现了三棵百年红豆杉,你说叫我怎能不喜欢呢?这三棵树都很是粗大,树径估计两个人是无论如何都围拢不过来的,虽是百年老树,还是枝繁叶茂的生机一派,红豆杉的树干挺拔,不像有些树木弯来扭去似的婀娜,更让人觉得硬朗结实,这或许是我喜欢的一个原因吧。
下盘力的房屋多为木结构,而且样式都差不多,包括正面的壁板、窗户,还有房梁屋顶都是,听村中老人介绍,这一片房屋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农村的建筑多就地取材,这边木材充裕,便建成这种结构样式。
进得村庄内部,一切显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地域特征,熟悉的是这里的建筑设施和摆设,一样的竹篱笆、一样的菜园子,一样溪石铺就的小路,外墙上悬挂着的木架,做豆腐、蒸年糕滤浆都要用到,还有那已经发白的菜篮子。水池汩汩地接着清的不能再清的泉水,拿起边上竹做的水滚子,舀起一滚水,慢慢地倒,水流下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绕到堂屋,屋子的主人没在家,不好意思打扰,正欲退出,却被灶间的摆设吸引了。那简直就是曾经农村的特有景象,四方桌、长板凳,木饭甑、大脚桶,还有搪瓷水杯,土灶,一切组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厨房交响乐团。这样的村庄,这样的古树,这样的房舍,这样的摆设,真心有些向往,不知道你怎样,反正我是把持不住了,真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子。
出了房舍,往回走,路上遇到了悠闲的鸡群,在顺着路散步,可比养鸡场里的可自在多了,也许它们已经学会享受这种生活,慢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