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南方的村落,大都有一个被称为水口的地方,这里多古树,而苦槠树是主要树种之一,苦槠树到了深秋,会落一种果实,就叫苦槠,以前由于物质相对匮乏,苦槠是作为一种零食或者菜肴存在的。上一次吃苦槠炒黄豆,还是小学时候。村里演电影,我们取出攒了一个秋天的苦槠,炒黄豆吃,有句农谚说:苦槠苦,豆子补。通常是黄豆吃完了,苦槠还剩半袋,在裤兜里晃荡,说实话,苦槠并不怎么好吃。也有用苦槠来做豆腐的,有些人说很好吃,由于苦槠含碱很重,苦槠豆腐吃完,筷子也变黑了,我是没吃过,不敢妄加评论。
带着儿时模糊的记忆,和对苦槠豆腐的向往之情,好容易等到苦槠掉落的时候,我出发了。一路上雾气弥漫在空中,一切显得朦朦胧胧的,到了葛山水口,在苦槠树下停了下来,开始搜寻苦槠,说搜寻,不无原因的,因为苦槠只是零零星星的落在地面上、树叶缝隙里。苦槠是有的,只是没有一些人说的夸张,数量多到直接可以用手来捧。看来,今天的苦槠豆腐计划是要泡汤了,于是把愿望调小了很多,能炒上一小碟也不错。
秋风徐来,偶尔的可以听到苦槠掉落的声音,只是这水口很多苦槠树长在斜坡上,而且坡度很陡,下去会有危险,也只能作罢,老实点,就在路边捡捡算了,今年的苦槠个头很小,甚至可以用米粒来形容,该不会是甜槠吧。记得甜槠是直接可以吃的,有野生毛栗子的口感。将一个苦槠送入口中,嗑裂苦槠外壳,取出果肉,吃起来,还是熟悉的味道,有点苦有点涩,是苦槠没错。翻翻捡捡了半个多小时,才捡到一捧,算了,回去加点黄豆,应该够一小碟,回家吧。
到家中,洗净苦槠,把苦槠的外壳轧裂,再次洗净,将黄豆泡发一会儿,便和苦槠一起炒将起来,炒苦槠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在锅中,用大火猛炒几分钟,加入适量的盐水,重复翻炒均匀,直至黄豆紧实酥脆即可。摊凉后的黄豆炒苦槠便可以吃了,有新意的可以试着加点油,胡椒粉末,给他们一种特别的味道。
在沙发上坐下,沏上一杯浓茶,将炒好的苦槠用小碟子装好,放置在茶几上,边吃边看书,一本书看至六十来页,发觉黄豆已然吃完,苦槠还是原封不动,这就和儿时记忆里的片段一致。
苦槠苦,豆子补,想来苦槠只能是作为一种陪衬,说实在炒黄豆并不能算十分美味,但在苦槠的陪衬下,似乎好吃了很多,情况和过去竟惊人的相似。
我以后有机会还会吃苦槠炒黄豆,有更大机会的话,就去吃一次苦槠豆腐,不论好吃与否,好歹是一种从小就耳闻,却一直未能目睹,并尝上一口的“美食”,你喜欢苦槠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