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天气还真让人感觉有些奇怪,已经放晴了几天了,不知为什么,连续几天早上雾都很浓很重,仅仅是因为秋天吗,不过天晴更好,方便大伙秋收。
收稻子,长久以来一直是秋天里必须的一项工作,作为闽北粮仓的浦城,更是不用说了,在官路的村庄里,稻谷的种植面积已然少了很多,大家都将更多的土地种上了经济价值更高的薏米,虽则如此,收稻子还是很容易看到。
最传统的收割方法是用手工收割,割稻用的器具不同于一般的镰刀,使用这种工具能够单手完成握禾、转动手腕,还有绕禾,进而完成割稻的工作,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是要一些技巧的。年少时曾学习使用,不得窍门,伤了手指筋骨仍未学好,最后还是用镰刀来完成。很长一段时期打稻子是用脚踩的机器,被淘汰后,回归使用方桶,直接用手打,这种方法打稻子的好处是少稻草,而且稻子打得干净,看着这传统的收场面就像是欣赏一场优美的舞蹈,舞蹈中更多携着一种收获的喜悦。
也有用柴油带动发电来收割稻子,显然这种要轻松些。近些年一种收割机进入收割的队伍中来,这种机械就要显得庞然大物了些,收割、卷扬、出谷一气呵成,还是现代化的机械好。
不过这种机械似乎对稻禾也是有要求的,用插秧机栽的稻田里,收割是要规整些的,因为插秧的距离不同,还有对田地也有要求,像在靠山的梯田跋涉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因此在我们这能看到三个时代的收割方式,也是有点稀奇的。
收回来的稻谷要在晴天里晾晒,傍晚看收稻子也是有趣的一件事情,用谷折晾晒稻谷,收稻子时少不得扫把。有些人则不然,看,他依次举高谷折的四个角,让稻谷汇聚在谷折的中间位置,用竹编的粪斗,把稻谷收入成挑的筐中,最后将零星的稻谷汇拢,然后一手扬起谷折,拿粪斗的手配合地将稻谷收入粪斗,动作流畅至极,丝毫不见撒落地面,这也是要练才行的。随着谷折越来越少,这种技艺也快看不到了,很是有幸,今天一睹了传统农业的收割方式,记录下来,希望能分享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