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下过了几天冷雨的天气,没有丝毫放晴的意愿。从凌晨开始,雨密密匝匝地落着,偶尔雨势小一点了,便有几只燕子在空中飞腾,叽叽咋咋叫着,似乎也在叹这下雨的天气,稻田里的稻谷有些已经倾倒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显然是无法承受着生命之重,也许雨水的重压,超出了他们的负荷,村子的一隅,几个已经穿上夹克的在闲唠着,大多在说着雨,或者由于这雨引起的一切。
秋天的雨落出春天的感觉,似乎也是常有的事,农民似乎也见怪不怪了,接连的雨势让原本仅存的秋老虎的神气浇灌得无影无踪,先前的水温还好,今天早上用凉水就感到有些凉意了。
桂花树感觉到了秋凉,前两天还安安静静的枝干上,悄然的,花骨朵已经挂满枝头,如果再下一两天冷雨,桂花估计就要完全绽放了。
寻一支绽开的花枝,细细端详桂花,用精致来形容未尝不可,花朵虽小,但花瓣花芯一样不能少,一二三四,四片花瓣,此时桂花还未全然绽放,香气似乎没那么悠远,不过,鼻翼靠近花瓣,闭上眼睛,轻轻的呼吸一番,一种幽静但不浓烈的芳香瞬间沁入鼻孔,接着向各处神经传播,犹如香醇的米酒,沁人心脾。
小时候的学校里有几株新移栽的桂花树,个头不高。桂花开放了,会掐一支枝条,插在课桌上,上课时间瞌睡了,凑上去,嗅一嗅,睡意全消。也有将花朵零星地夹在课本上,想将那一抹花香留得更久些。时间久了,到再次翻到夹有花瓣的书页,桂花已然干枯,在夹花的位置留下了淡黄的印渍,大脑却还沉浸在记忆中的香味里。也有将桔叶夹在书中,用来做书签。
桂花,我们老家称为木樨,有两种颜色,虽然都为黄色,但一种黄色偏淡近白色,一种偏橙色的,我们称为丹桂,用来泡茶的多为丹桂。以前的桂花算是比较稀罕的树种,我家后面的三叔有一棵桂花树,是丹桂,圆锥型的树冠,枝繁叶茂的很是漂亮。后来被人出高价收购了。
打桂花是挺有意思的,在开满桂花的树下摊开薄膜,谷,有时甚至簸箕都用上了,为的是不让打下的桂花落在泥土上。取一根长竹竿,往枝干上敲打,力道不能猛,不然会损坏枝丫的,也有直接上树摇枝干的,随着一次次的敲打震动,桂花扑簌簌的往下落,如同下一场红色的雨。
将去除杂质后的桂花,在开水中焯过后,凉却拌入白糖装入容器中,压实,密封装好。
以前,正月走亲戚,主人家中有桂花茶那是算不错的,用铁汤匙挑起拌着白糖的桂花到小碗或玻璃酒杯中,注入开水,桂花便在碗中翻腾,淡淡的桂花香气逐渐弥散开来,喝上一口,又甜又香,好喝。没有桂花的只能用白糖泡开水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桂花树多了起来,在房前屋后很容易看到桂花树,有些田野山坡上也成为了种植基地,再后来浦城有了“丹桂之乡”的美誉,直到现在桂花树还是挺多的,自然桂花也多了起来,这不,在酒席上的薏米粥点缀着桂花很是漂亮,在汤圆里也可以撒上一把,还可以制作桂花糕,这已然成为了一种饮食文化,得以保存、流传下来,对于这很是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