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芳源 于 2014-8-3 15:18 编辑 9 _3 A. v, X% q
% v' ~) b1 L& }# B) o5 Q0 n" \
刑部尚书祖之望的故园情 蒋 仁
* p. S% B% ]! i7 h$ {" Z 祖之望,字舫斋,又字载璜,浦城城关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生。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次年中进士,留京任刑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在部9年任懑,当改为地方官。因谙悉部务,仍以四品京堂留部任事。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任通政使司参议,仍兼刑行走,后任太常寺少卿,翌年出任山西按察使。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升云南布政使,旋调湖北,镇压白莲教起义。次年父亲去世,奉旨在职带孝治事。嘉庆四年(1799年)十月,升为刑部右侍郎。是年,恩准回乡葬父。嘉庆六年回京。与兵部侍郎调查灾情,又同户部侍郎疏浚长新河道。翌年任进士殿试阅卷官,又担任朝考及拔贡阅卷官。是年七月,调山东、陕西、广东巡抚。同年又改任刑部侍郎。是年,母老有疾准假回家奉养。嘉庆十四年(1809年)回京。不久,因母故又回乡治丧。在养母和治丧期间,为家乡办了4件事: 一是协助知县黄恬《新修浦城县志》任县志总栽,这部志书历经两年完成,专家评价此志“网罗浩博,文实事核,具有史栽”称此志为善本。 二是与乡里文人学子,校刊祖元择、杨亿等人的遗著十余种,为家乡保存大量文献资料。 三是表姐祝徐氏捐资五万零四百两银子修筑全城,他负责监修,城长1600丈(4.8公里)、高2丈4、底宽2丈5尺、顶宽1丈8尺、9座城门,历时两年竣工,城墙修好对于防卫防洪起着重要作用。 四是挥毫撰写故乡的序、记、铭、跋、题后、述略等27篇皆是重要文献。孝服将满,诏任刑部尚书。 嘉庆十七年(1812年)之望回京,摄工部职。时值林清贿通内监,潜其党入宫禁起事,他坐镇署中,察狱囚,严守备,日夜操劳得病,次年卒于京。卒后灵柩运回浦城,葬在仙阳枫处村后,其墓穴宽大,背靠大山。在阳墩村山前路边立有“刑部尚书祖公墓道”碑,其碑于1983年移于仙阳西山故居内保存。 祖之望仪表伟然,谈吐清朗。为国尽忠,为官尽责,为政清廉,为人耿直。《清史稿》称“祖之望,扬历中外,并有政绩”。是浦城古代高级官员中为家乡办实事最多的人。 民间所传他与白知县的故事,纯属虚构。他同代并没有白知县,对他那些不实之词,应于否定,正本清源。 ) t( ?5 W2 G# K
8 W% F9 e7 ^( L* G M: x8 o% n1 K( F: o0 P1 c+ t
" R9 Z- G2 ~# a' o,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