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色为主要元素的大自然舞台里,树叶成为传播载体,传递秋天的成熟和深邃。深秋早晨的阳光,显得有些慵懒,还似乎有点害羞,红红的、暖暖的,阳光成为银杏的最佳伴侣,淡黄的银杏叶在阳光的笼罩中,光鲜亮丽,那黄色如水珠般,娇艳欲滴。枫叶更是的,一股脑儿将热情点燃,整棵枫树如同一个燃烧着的巨大的火炬。
对于深秋美丽的景致,我是怜惜的,我生怕秋色在不经意间,就从身边溜走,稍有空闲赶紧去记录着深秋的美好。
上山的路铺满了树叶,红的、粽的、褐色的、黄色的,透过树荫的阳光偶尔照射到树叶上,星星点点。走在树叶上,脚下发出吱喳、吱喳的声音,很有感觉。不过,不能掉以轻心,走路的当儿要留意脚下,防止打滑,最好来一根柴枝,保险且稳当。
从山脊处往上,植被以松树和杜鹃花为主,落满松针的路上,时不时有跳跃的小虫,是蟋蟀还是蛐蛐,我分辨不清,只是一路在我身边翻腾跳跃,杜鹃花本来是在清明节前后开花,但也有那么一两棵,稀里糊涂的开放,还傲娇地对着阳光的方向,是匆匆还是睡过头,不得而知。
山顶处,艳阳高照,刚上山时,远方还有点雾蒙蒙,半小时过后视野变得透亮起来,攀至最高处,旋转了一周,远处的山峦如大海的波涛一般,一浪推着一浪一只消失在视线里,再看天空的云朵变化着形态,俨然在进行一场魔术表演,关于形象,大可发挥你的想象。
平水王山是官路最高的山脉,海拔1300多米,平水王也是是界山,一侧是福建,另一侧为浙江,山脉以大禹的名字来命名。禹王神龛是平水王山上的古物了,具体所建的年代有待考究,禹王管水利,自然得到民众的爱戴,先前逢干旱少雨的地方会来将佛像抬下山,到干旱地带绕一圈,民众拈香跪拜,多会下雨,很是灵验。后来有小人起了歹心,偷走了佛像,现留一碑。算是佛像的另一种形式存在,庇护这一方土地。
当年方志敏的红十方面军曾经在这一带驻扎,据说还有遗址存在,只是找了两次未能找到,看来着得借助于知情者的帮助了。
此行还是犯了常识性的错误,想当然地认为整座山都将是一样秋色绚烂,但实际情况却非如此由于山顶海拔高,气候温度较山底是要略低些,因此秋天结束得早些,还好最后一抹秋色被我遇上了,虽说不及半山的五彩斑斓,也算一种另类的美吧。只是野山楂是采摘不到了,多少有点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