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龙(数字电影) 于 2013-10-18 14:04 编辑
0 e; B3 |' d+ U- g' C9 }7 @( m
! ]7 [7 y S# }0 x. I5 u0 W 露天电影 9 ]; b$ ~9 e: I2 B4 L9 V, v
( C# y5 Z6 n$ ]) q1 [/ p/ @' L) {/ O
七十年代,那时绝大部分村庄没电,或电压极低,没有电视机,农户家也绝少有收音机,平时的文化娱乐生活,只有靠那只挂在堂前的广播喇叭里播放的新闻和为数不多的音乐歌曲。也没有麻将,扑克是稀有品。露天电影,便成了农村社员的几近奢求的精神食粮,那时虽然没有电话,但得知电影队来放电影的消息后,便会迅速传递。孩童们早早就搬上家里的凳子到晒谷场去抢地盘了。 晚饭后,夜幕降临,月牙挂在半空,几颗星星,眨着眼睛,秋风带着稻香和泥土味轻轻吹抚在脸庞,山村的夜晚更显得清爽宁静。 生产队的晒谷场上,一面银幕、一只喇叭,场地上密密麻麻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櫈子,也吸引了远近村庄的姑娘小伙,鱼贯而至。孩子们兜里装着刚炒的豆籽或菠萝籽席地而坐,或扯把稻草躺在地上,胆大调皮的则骑上了场边的矮墙头,大人们有的坐在自己家里带来的木凳上,有的站在场边,把诺大的晒谷场围的水泄不通,坐在放映机射出光柱前边的人们,还可以举起双手做出各种姿势投影在银幕上。人太多,有的还会跑到影幕背面去看,虽然图像左右是反的,但并不影响观看效果。
2 S( P! c4 F2 n2 ?! l: ]( }那些年,露天电影是农村最主要的文化娱乐,给社员群众带来无限快乐,遇到好看电影,几个生产大队安排在同一个晚上,大人小孩.姑娘大妈也毫无怨言,那怕是数九寒冬也耐心等待,有时电影映完,天也亮了。社员们扒拉完早饭,继续劳作。 改革开放,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电网的升级改造,农村电网通至各自然村,农村渐渐地有了电视信号,电视又逐渐进了千家万户,还有了录像机,VCD,DVD,再以后又有了网络宽带,想看什么,在电脑上百度一下,下载后躺在自家沙发上,被窝里舒舒服服,随心所欲的观看。 但是,那种当年的感觉和快乐却消失殆尽了。 3 K: z7 f1 c+ }. G8 |- F4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