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pclxw 发表于 2021-11-26 17:20:36

发现浦城 浦城摩崖石刻——《浦城县志》

       棠岱坑水垅记石刻 在富岭镇棠岱矿坑下洞口岩壁上,雕成碑形。高1.7米、1.2米,圆顶,有双鱼纹饰,篆额为“棠岱坑水垅记”。全文27行606字,阴刻楷书。刻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此处摩崖石刻,是福建省已发现采矿石刻中文字最多、年代最早的石刻,是研究矿冶史、科技史和矿工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凿字岩石刻 在永兴乡连源村东坑三十六排路旁岩壁上,全文20余字,阴刻,字体不工整,部分字模糊不清,记载募缘修砌此路。明景泰三年(1452)刻。
  柘岭摩崖石刻 在忠信乡海溪村柘岭路侧岩壁,高1.8米、宽0.8米。由于长期受雨水侵蚀,字迹模糊不清,可辨的文字内容是“忠信古路西抵遂昌坑西,鉴于古道年久失修,今集资维修……”及捐资者姓名金额等,刻于明嘉靖十年(1531)。
  板埂岩摩崖石刻 位于西溪上游,距永兴乡沙贵村2.5公里。石刻全文为“万历四十三年三月十五□众记”。是当时洪水高度的标记。据测量,石刻距溪的水面高8.75米。
  炼丹井石刻 在仙楼山南侧、南浦书院宅后。井宽1.5米、深2米。在井上左侧有摩崖石刻两处,一处刻“乾隆丁丑秋”5字楷书、“炼丹井”3字隶书,字15×15厘米,落款为“陈□□砌”。另一处刻楷书,共44字,字迹模糊不清。
  夕阳寺后摩崖石刻 在西阳岭夕阳寺的西北侧30米处。石刻3处相连,成曲尺形,单体均长方形,右侧1处高1.55米、宽1.45米,阴刻楷书,题“西阳岭夕阳寺碑记”。中间1处高1.5米、宽0.3米,阴刻楷书,字约13×11厘米,文为“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寺左侧1处高1.1米、宽1.9米,阴刻楷书,刊载夕阳禅寺兼管11个庙地址、名称。民国5年5月刻。
  尚等查清或已毁石刻还有:
  集庆寺铁井栏文 在仙阳管九溪东村,全文90个字。已毁。
  “锦工”石刻 在万安乡大石溪畔。宋朱熹访友过此,值山花盛开,题“锦工”2字于石壁。“锦工石壁”为南浦八景之一。1979年开水渠时被炸毁。(已于2019年被重新发现,虽未毁坏,但已经整体坍塌,不在岩壁上;正做为不可移动文物做保护,修观景台等设施。)

   “泗洲”石刻 在盘亭岭(又名泗洲岭)畔。
  华藏岩石刻 在盘亭秀里华藏山顶,石刻“华藏岩”3字。
  碧霞洞石刻 在仙楼山麓。石刻有“碧霞洞”、“三十七洞天”及杜cóng五律诗二首、徐其渊赠柳霖诗一首。“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炸毁。

超级用户 发表于 2021-11-28 19:11:54

配一张

fjpclxw 发表于 2021-11-30 12:00:17

超级用户 发表于 2021-11-28 19:11
配一张

这是在哪个具体位置???

白鸿 发表于 2021-11-30 14:21:34

“锦工”二字虽志有记载,但从刻工看不像古时候刻的,古代石匠刻工手艺精湛,不可能如此粗超,对比下面一张图看看就知道了。南宋代到现代前年虽然会风蚀,但不会如此浅,字口应该轮廓清晰。

fjpclxw 发表于 2021-11-30 14:36:13

白鸿 发表于 2021-11-30 14:21
“锦工”二字虽志有记载,但从刻工看不像古时候刻的,古代石匠刻工手艺精湛,不可能如此粗超,对比下面一张 ...

这个已经风化 很严重了,这是多少年前的事了:20:你可以去现场看下,这是刻在沉积砂岩上,不是花岗石上,肯定效果会有不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现浦城 浦城摩崖石刻——《浦城县志》